残特奥会乒乓球(大众组)比赛广州落幕,无障碍保障获赞
2025-10-06
肢体残疾轮椅组男子单打冠军郑岩赢球后发出胜利的呼喊。
2025年9月9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乒乓球(大众组)比赛在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圆满落幕。为期三天的赛事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员们同台竞技,用汗水与拼搏生动诠释了体育的无穷魅力与超越自我、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
赛事精彩纷呈,不同组别的运动员们克服身体挑战,呈现了各具特色又同样扣人心弦的对决。在肢体残疾轮椅组的比赛中,选手们驱动轮椅,灵活穿梭于球台两侧。他们上半身大幅度地伸展、挥拍,每一次精准地击球和奋力地救球,都依靠强大的核心力量和娴熟的技巧,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肢体残疾站立组男子单打亚军许百发准备发球。
肢体残疾轮椅组女子单打选手们在比赛当中。
其中,肢体残疾轮椅组北京队的郑岩便是这个组别的杰出代表,他夺得男子单打冠军。现年34岁的他自1999年开始投身乒乓球运动,直至2012年退役。为了本次大赛,他提前三个月重拾球拍,投入艰苦训练。如今作为一名网络客服的他,在赛场上的风采丝毫不减当年,展现了老将的坚持与热爱。
肢体残疾站立组的比赛同样高潮迭起。运动员们克服肢体障碍,在球台前奔跑、扣杀,展现出的高超球技和专注投入令人赞叹不已。本届该组别的单打冠军——四川队的郑灿,今年虽然仅22岁,却已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他从2019年开始练习乒乓球,凭借惊人的毅力,如今每天坚持6小时的高强度训练。他的梦想是未来能代表中国国家队出战,本次夺冠无疑是他追梦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肢体残疾站立组男子单打冠军郑灿正在发球。
听力残疾组的比拼则别具一格,呈现了一场“无声的激烈对决”。赛场上听不到呐喊与喝彩,但运动员们通过敏锐的观察和心领神会的眼神交流,完成了一次次完美的战术配合。特别是在双打项目中,他们无需言语,仅凭默契的肢体语言和长期的磨合,便演绎出精妙的攻防转换,充分诠释了信任与协作的力量。
一位运动员来到赛场一侧,聆听教练的指导。
十五运吉祥物“喜洋洋”和“乐融融”在赛场上活跃气氛。
经过激烈角逐,9月9日当天共决出6枚金牌。
赛后,广东队教练吴汉斌对赛事组织方给予了高度评价:“真的要给我们广州赛区一个大大的点赞。为了这次比赛,所有场馆都进行了大规模无障碍改造。从下车点到比赛场地,再到洗手间,实现了全程无障碍通行。”他还表示,希望借助本届残特奥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推动残疾人群众体育的普及,“如今的无障碍设施和保障措施越来越完善,相信能鼓励更多残疾人朋友走出家门,参与运动,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一位选手的轮椅在比赛过程中出现故障,赛场维修站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快速维修。
本届赛事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了展示风采、实现梦想的舞台,更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对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关注与支持,推动了“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进一步深入人心。
颁奖典礼上精美的奖牌。
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
责编 冯飞